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旅行攻略 旅行攻略

昌平明十三陵风景区_昌平明十三陵

tamoadmin 2024-09-07 人已围观

简介1.明十三陵是指哪十三陵?分别分布在何处?2.明朝十三陵在哪里3.十三陵为什么叫十三陵4.明十三陵是哪十三陵?5.十三陵是哪十三个陵?北京的十三陵分别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载垕、朱翊钧的陵寝。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因葬有明代十三位帝王而得名。十三陵背靠太行山脉的天寿山麓,西通居庸关,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陵前小河穿流而过,景色优美静谧,布局

1.明十三陵是指哪十三陵?分别分布在何处?

2.明朝十三陵在哪里

3.十三陵为什么叫十三陵

4.明十三陵是哪十三陵?

5.十三陵是哪十三个陵?

昌平明十三陵风景区_昌平明十三陵

北京的十三陵分别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载垕、朱翊钧的陵寝。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因葬有明代十三位帝王而得名。十三陵背靠太行山脉的天寿山麓,西通居庸关,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陵前小河穿流而过,景色优美静谧,布局庄严和谐。

十三陵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成祖朱棣的长陵,仁宗朱高炽的献陵,宣宗朱瞻基的景陵,英宗朱祁镇的裕陵,宪宗朱见深茂陵,孝宗朱佑樘的泰陵,武宗朱厚照的康陵,世宗朱厚熜的永陵,穆宗朱载垕的昭陵,神宗朱翊钧的定陵皆位于此。另外还有7座妃子、太子墓和1座太监墓。目前开放的有长陵、定陵、昭陵、康陵和神道。

成祖朱棣的长陵为十三陵主陵,始建于1409年,是十三陵兴建最早的陵墓,也是保存最完好的。现存建筑有宝城、明楼、石五供、棂星门、祾恩殿、祾恩门、碑亭以及三进院落的宫墙和因墙而设的陵门、角门等。

定陵位于长陵西,是神宗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后的合葬墓。定陵是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地面建筑占18万平方米,前有三进院落,后有一座宝城。定陵前方后圆,和长陵一样有碑亭、棂星门、祾恩门、祾恩殿等,但是大多已损毁,只有明楼是完好的古建筑了。定陵也是唯一一座被发掘的陵墓,所以一定要参观一下定陵的地宫。

昭陵位于定陵南,穆宗朱载垕和三位皇后的陵寝。昭陵陵园建筑面积为3.5万平方米,现存有祾恩门、祾恩殿及其东西配殿,和方城、明楼、宝城等。定陵在清代北战争和自然灾害损毁严重,明楼、祾恩门、祾恩殿皆为清代重新修葺,改变了原有建筑的规制。

十三陵陵区南北长达7公里,有一条总沈路通向各陵,沿神路建有石牌坊、下马碑、大宫门、碑亭、神道柱、石象生、棂星门等。大宫门是陵区的总门户,墙体为红色,上覆**琉璃瓦,辟三券门。从碑亭北的两根六角形的石柱起,至龙凤门止的千米神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24只石兽和12个石人,古称石像生。

康陵位于十三陵最北,是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康陵于2021年4月28日首次向游客开放,它的总体布局沿袭前制,前方后圆,占地2.7万平方米,是发现的十三陵中砖碑铭文最多的一个陵。

十三陵景区面积较大,建议穿着舒适的鞋子,带水和遮阳伞。可选择自驾,步行或者乘坐摆渡车、公交车游览。当地美食有五大宴,康陵正德春饼宴、长陵永乐饸饹宴、上口马武寨驴打滚宴、悼陵监烙糕子宴、麻峪房嘎嘎宴。也可在游客中心、神路景区、定陵博物馆等文创商店购买文创商品。

门票信息:

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

定陵:淡季40元/人,旺季60元/人。

长陵:淡季30元/人,旺季45元/人。

昭陵:淡季20元/人,旺季30元/人。

总神道:淡季20元/人,旺季30元/人。

定陵+长陵+昭陵+总神道联票旺季每人130元左右,淡季每人100元左右。

康陵:100元/人。

开放时间: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8:00-17:30。

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8:30-17:00。

停车服务:

公共交通:每个单独的景区都有停车场。

交通信息:

德胜门乘坐872路公交车直达大宫门公交站。

乘坐昌平线地铁到西山口,换乘949路公交车到大宫门村西下车,步行500米到达景区。

长陵、定陵、神路之间可乘坐314路公交。

自驾:沿京藏高速公路到昌平西关环岛后,向北进入京银路,500米后红绿灯向右行驶进入昌赤路,沿途会经过石牌坊、十三陵总神道、七孔桥。到达丁字路口后,直行长陵、左转定陵和昭陵。

明十三陵是指哪十三陵?分别分布在何处?

明十三陵总面积120多平方公里,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境内天寿山南麓,距京城约50公里。其间先后修建了13座皇帝陵墓,共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两位太子以及30余名妃嫔,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明十三陵介绍:

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总称,位于北京西北郊,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皇陵建筑群之一。陵区群山环抱,陵前有河水蜿蜒,山清水秀风景殊胜。来此可以参观建筑、风景,也能了解古代皇帝的丧葬规格。

明十三陵是个统一的整体,而各陵又自成一体,每座陵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陵墓规格大同小异。陵与陵之间距离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除思陵偏在西南一隅外,其余各陵均呈扇形分列于长陵左右。十三陵中目前仅开放有“长陵”、“定陵”、“昭陵”和“神路”。

明十三陵历史:

明十三陵建于1409-1645年,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1991年,十三陵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2011年,国家旅游局批准明十三陵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明朝十三陵在哪里

明十三陵依次是指: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1、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

2、明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

3、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

4、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

5、献陵位于天寿山西峰之下,长陵的旁边;

6、明庆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

7、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

8、明康陵,位于金岭(又名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东麓;

9、明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

10、明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

11、明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

12、明裕陵位于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

13、明思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

扩展资料:

一、明十三陵名称由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

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

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二、明十三陵历史沿革

明十三陵建于1409~1645年,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维修,并将十三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1957年,北京市人民公布十三陵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十三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院公布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区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

1991年,十三陵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2011年,国家旅游局批准明十三陵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百度百科-明十三陵

十三陵为什么叫十三陵

在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

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乐七年(1409年)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

明十三陵以规模宏伟壮观、陵园体系完整、布局庄严和谐、景色优美静谧、风格典雅古朴著称于世。1957年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十三陵和八达岭作为完整的风景名胜区被列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

明十三陵陵寝布局

明十三陵陵寝布局不是按照《周礼》左昭右穆的方式,而是以尊者居于主脉,卑者居于从脉(余脉)的布局排列的。长陵是十三陵的首陵,位于天寿山主峰中部,其他各陵分列其左右。十三陵中长陵最大,永陵、定陵次之,思陵最小。

陵寝建造方式可分为三种:一是皇帝生前所建陵寝,规模大且装饰华丽(如长陵、永陵、定陵);二是由嗣帝所建陵,因有先皇“从俭建陵”的遗诏或受葬期、国力的影响,规模小且比较简朴(如献陵、景陵);三是皇帝生前未来得及建陵,改朝换代后由下一朝代营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哪十三陵?

十三陵为什么叫十三陵

 十三陵为什么叫十三陵,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麓,是古代皇帝的陵墓,现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A级风景区,总面积120多平方公里,那么十三陵为什么叫十三陵?

十三陵为什么叫十三陵1

  十三陵相关信息

 北京的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陵墓。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

 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截止202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康陵。

  帝陵分布: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名称由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

 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做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十三陵为什么叫十三陵2

 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它的具体位置是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十三陵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它从选址到设计规划,都重视了建筑和自然的统一。

 十三陵内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两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和两位太监,明代术士认为,十三陵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明十三陵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截止202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康陵。2021年4月28日,北京明十三陵康陵首次向游客开放。

 十三陵从选址到设计规划,都重视了建筑和自然的统一,将建筑和植被、河流、山势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达到了一种自然的境界,使得这些建筑仿佛浑然天成一般,也是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观点的一种实践。

十三陵为什么叫十三陵3

  明十三陵风水之谜

 解说1: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坐落着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这里自永乐七年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葬人思陵为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人们习惯的称之为“明十三陵”。来往的游客往往被这里巨大精美的建筑所吸引,但却并不知道当年所修建时的艰辛与曲折。

 串场1:在今年清明节期间,“活在北京,葬在河北”成为了人们谈论的热点。很多人反映,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是北京陵园价格近年来一再飙高,10年涨了15倍。所以北京市民才会选择去较远的地方寻找墓地。对此有人回应说,北京其实有便宜的墓地,但市民不领情,挑大小、挑风水。

 据调查显示,北京风水好的陵园墓地,一平方米几万元,有的甚至几十万元。有的网友就调侃说“清明时节雨纷纷,一问墓价欲断魂。”入葬难一时成为了当今社面临的一大难题。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几百年前也有一个人为自己将来葬在哪里而费尽心思。不过他可不是因为墓地价格高而葬不起,而是因为他非常笃信风水相术,决定要找到一块万年吉壤,好让自己的`后世子孙世世代代长盛不衰。

 这个人就是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大家知道,后来朱棣就葬在了北京的昌平地区。那么永乐皇帝为何最终决定把陵寝建在那里,陵寝在修建过程中发生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解说2: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厚葬传统,崇信人死后在阴间仍然过着阳间一样的生活,所以孔子说,事死如事生。因此从秦始皇开始,历代统治者一直就对陵寝的修建有着严格的要求。做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自然也不例外。十三陵长陵的建设成为了朱棣一生当中几件大事之一

  谁知道十三陵哪个墓地风水好

 十三陵的墓地合法的也就三家,两家位于十三陵德陵的西北方,叫做德陵公墓和盘龙台公墓另外一家位于景仰园的北边,叫做景仰园骨灰林,这三家陵园的风水都是北京市墓地风水中最好的了,三家的环境有些不一样,具体哪家好建议您自己去看看,对比一下,还是要靠自己的感觉,不过感觉盘龙台的风水更好一些。

  十三陵风水导致了明朝的覆亡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

 风水,在我国是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话题。在古代,特别是汉唐以后,上自帝王宫室、陵墓,下至官署、寺庙和民宅,在选址和营建过程中大多都深受风水理论的影响。

 最初,风水只是古人寻找墓地时使用。它的理论大概是:葬地内有生气,生气可以带来福音。而生气在地里是流动的,遇风吹就会失散,遇水流拦挡就会停止不动。所以,古人寻找墓地,都是选择生气凝聚的地方,即风吹不到、有水流可以阻挡它流动的地方。后来,人们将风水概念扩大到城市、民居等领域。为了加以区别,人们将风水划分为阴宅风水和阳宅风水两大类。

 明代帝陵的卜选,就是在阴宅风水术的指导下进行的。卜选的方针是:四面有山,左右和前面有水;山水曲折变化;龙(陵后的山脉)、穴(陵墓中安放棺椁的地方)、砂(陵寝风水格局中龙以外的其他山脉)、水(河流)之间的相配关系,等等。

 十三陵陵址的卜选最初始于明永乐年间,为了求得吉祥的墓地,明成祖命江西风水师廖均卿在昌平境内寻找墓地。后来他在这一地区找到“吉壤”,叫黄土山,山前有龙虎二山,形成风水宝地。经朱棣亲自踏勘确认后并封为“天寿山”,并于1409年开始修建十三陵的第一座陵墓——长陵。

 十三陵虽然是风水宝地,但是,也保不住大明王朝的千秋万代,在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几乎具有某种神秘的必然性。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岁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发展的尽头。

 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枕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所以将明朝的灭亡完全归罪于十三陵的风水也是不恰当的。推荐阅读:如何看阴宅风水

十三陵是哪十三个陵?

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

十三陵是明代13位皇帝陵寝的总称,按陵墓建造的先后顺序,其陵墓名称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明朝皇帝中,除了朱元璋、朱允炆和朱祁钰,其他人的陵寝都在这里。

十三陵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坐落于中国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五月始作明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明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专家学者认定,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一、长陵

以“长”命名,可寓“久远”“长久”之意,其陵名寓意吉祥长陵。

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所以,也称为“长陵”。

二、献陵

献陵的“献”字,除了“享献”之意外,还可释作“圣”,《谥法》:“聪明睿哲曰献,知质有圣曰献。”可见,“献”含褒扬含义。

献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洪熙)和皇后张氏的陵寝,就位于天寿山西峰之下,长陵的旁边,目前封闭没有开放。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北分出,长约1公里。途中建有单空石桥一座。路面为中铺城砖,两侧墁碎石为散水,十分俭朴。其朝向为南偏西200,占地仅4.2万平方米左右。

三、景陵

景陵的“景”字,寓意“大”及“光明”之意,此外还有“仰”、“慕”等含义。

明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代皇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南向东分出,长约1.5公里,途中建单空石桥一座。陵宫朝向为南偏西55o,占地约2.5万平方米。宝城因地势修成前方后圆的修长形状。前面的二进方院和后面的宝城连成一体。中轴线上依次修建祾恩门、祾恩殿、三座门、棂星门、石供案、方城、明楼等建筑。

四、裕陵

裕陵的“裕”字,可指衣物丰饶,又指行宽政而使百姓安宁。

明裕陵位于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十七日,英宗去世,谥“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临终遗诏止殉,结束了宫人殉葬的残酷制度。五月,陵寝玄宫建成,八月,英宗葬裕陵。

五、茂陵

茂陵的“茂”字,有“丰盛”、“美好”之意。

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六、泰陵

泰陵的“泰”字,意为“平安”和“安定”。

明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代皇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弘治十八年六月五日,陵园正式兴工,并定陵名为泰陵。太监李兴、新宁伯谭佑、工部左侍郎李鐩提督工程,五军都督府及三大营官军上万人供役,历时四月,玄宫落成,于该年十月十九日午刻将孝宗葬入陵内。正德元年(1506年)三月二十二日,陵园的地面建筑也全部告成。

七、康陵

康陵的“康”字,有“安”、“乐”“昌盛”之意。

《谥法》:“渊源流通曰康,温柔好乐曰康。”明康陵,位于金岭(又名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代皇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建陵用时1年,总体布局沿袭前制,呈前方后圆形状。该陵建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占地2.7万平方米。

八、永陵

永陵的“永”字,寓“遐”、“远”意。

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永陵大约经过7-11年的经营,永陵营建大体告成。永陵的方院和宝城之外,还有一道前七陵都没有的外罗城,其制“壮大,甃石之缜密精工,长陵规画之心思不及也”。外罗城之内,左列神厨,右列神库各五间,还仿照深宫永巷之制,建有东西长街。

九、昭陵

昭陵的“昭”字,意谓“明”、“光”。

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 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昭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昭陵陵园建筑面积为35000平方米,现存有完整的祾恩门、祾恩殿及其东西配殿,和方城、明楼、宝顶等。这里埋葬有明朝第十二帝穆宗朱载垕和他的三位皇后。

十、定陵

定陵的“定”字,寓“安”、“静”之意。

《谥法》:“纯行不差,安民法古曰定。”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该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

十一、庆陵

庆陵的“庆”字,寓“善”、“福”之谓,又指“道大行也”。

明庆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代皇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庆陵的地下玄宫“后、中、前殿”,有“重门相隔”。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地面建筑完工。其陵园建筑由神道、陵宫及陵宫外附属建筑三部分组成。神道上建单空石桥一座。近陵处建神功圣德碑亭遗作,亭内竖碑,螭首龟跌,无字。

十二、德陵

德陵的“德”字,为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又,“感恩曰德”。《谥法》:“绥柔士民,谏争之威,执义扬善曰德”。

明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朝第十五代皇帝熹宗折皇帝朱由校(年号天启)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熹宗“性至巧,多艺能,尤喜营造”。他曾操斧斤锯凿,自制小楼阁,“雕镂精绝,即巧工亦莫能及”。干得高兴时,甚至解衣,随地盘坐。他“不爱成器,不惜天物”,随意拆改,以供片时之乐。

十三、思陵

思陵的“思”是清朝定的。由于清统治者在政治上有怀柔汉满两族关系的需要,用乾隆帝的话说就是“仇复前朝”,即为前朝统治者复仇。

思陵约建于1642年,本是思宗宠妃田贵妃之妃园寝。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命人将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为拢络人心并改名思陵,使思陵成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后与妃嫔合葬之陵,而相较于明朝诸陵,思陵的规模也较小。

十三陵分别是:

1、明思陵:

明思陵简称思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明思宗朱由检与周皇后及田贵妃之合葬墓,是明十三陵之一。陵约建于1642年,本是思宗宠妃田贵妃之妃园寝。

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命人将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为拢络人心并改名思陵,使思陵成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后与妃嫔合葬之陵。

2、明裕陵:

明裕陵,位于明十三陵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裕陵经多年风雨已残破不全,于2001年进行了彻底的修缮。

3、明德陵:

明德陵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墓,位于天寿山陵域潭峪岭西麓。始建于天启七年九月,崇祯元年三月玄宫建成,崇祯五年二月地面建筑完工,用时五年。占地约3.1万平方米。德陵是明代营建的最后一座帝陵。

4、明泰陵:

明泰陵,是明朝第九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

5、明景陵:

明景陵是指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与皇后孙氏的合葬、孝翼太后附葬陵寝,位于天寿山东峰之下,建造动用10万余人,在1463年3月19日完工。

6、明康陵:

明康陵,位于昌平天寿山陵区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墓。建陵用时1年,总体布局沿袭前制,呈前方后圆形状。康陵是发现的十三陵中砖碑铭文最多的一个陵。

7、明茂陵:

明茂陵,位于明十三陵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和一位妃嫔柏氏的合葬陵寝。

8、庆陵:

庆陵,位于十三陵中的长陵西北1.5公里,献陵西北约0.5公里,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

9、明献陵:

明献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和皇后张氏的陵墓,陪葬恭肃贵妃郭氏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是明十三陵之一。

10、明永陵:

明永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11、明昭陵:

明昭陵,属于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载坖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历史上明昭陵屡遭破坏,1987年4月开始修复,1992年修复完毕,是明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

12、明定陵: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的陵墓,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

13、明长陵:

明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主峰南麓,建于永乐七年,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